名师风采

通知 / 公告

首页 > 名师风采 > 名师论道

利用探究式教法 构建高效课堂

供稿:0  点击次数:3268  发布日期:2014/1/3 18:19:43

利用探究式教法  构建高效课堂

内容提要:有效性是衡量课堂的重要标准,要构建有效课堂,就必须转变理念,优化结构,用有效的方法提高效益。

关键词: 理念     方法    效益

一、把坚持灌输论原则和坚持启发式方法统一起来。

  在大多数人看来“灌输论” 就是“注入式”,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他们是对两个不同问题的回答。“灌输论”他回答的是要不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问题。坚持“灌输论”,就是肯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他是同否定学习理论、进行教育的必要性的“自发论”相对立的。而“注入式”是同启发式相对立的教学方法,回答的是如何教育的问题。二者的分歧不在于要不要灌输,而在于如何灌输。

坚持“灌输论原则”,同时反对“注入式方法”,把坚持灌输论原则和坚持启发式方法统一起来。一方面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自觉的灌输意识,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时时处处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培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感情。另一方面   ,这种教育决不能是生硬的、强制性的、说教式的,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真理的光辉中获得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科学认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辨别是非,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是亲切的、和蔼的、平易近人的、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而不是面目可憎的“教师爷”。我们越是有自觉的灌输意识,越是要注意灌输的方法,要灌输的巧妙、自然,适合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入眼、入耳、入脑;越是有自觉的灌输意识,就越要精心探索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反对注入式的方法。

二、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大多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种被动式学习,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识而不善于自己独立的去理解,导致学生的思维从根本上得不到开发,智力得不到发展,造成学生智力资源和创造资源极大的浪费。因此,教师应勇于打破一些常规,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启动学生的思维,从而把学生从根本上解放出来,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式学习”的新模式。

例如在讲完必修①《经济生活》中的国家的宏观调控后,进行课堂总结时,我先出示一句顺口溜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让学生来概括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经过讨论,学生总结为:市场对资源起基础性的作用,但由于不是万能的,而且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这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式,让“社会”走进课堂。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课堂为唯一的阵地,不重视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忽视对学生“行”的指导,长期以来造成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结果是在课堂上理论学得很扎实的学生,一到社会生活中,面临实际问题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把只重视死记硬背政治结论教学模式,转变为重视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获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政治、经济、社会规律的发现过程,鼓励学生要像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哲学家那样去探索、去发现政治、经济和社会规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较好地利用所学的政治知识、经济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哲学知识去解释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而且能让学生正确地利用已掌握的科学理论去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我在讲授必修②《政治生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这一内容时,首先将学生分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社会调查(1)我国民主选举的发展历程。(2)我国民主选举的方式。(3)假如你是一个选民,你将如何参加选举?在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调查任务。然后在课堂上模拟一次民主选举的过程,进一步引导探究:如果你参加选举,你认为应具备哪些素质?这样,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掌握了课本内容,在探究中获得了知识,在交流与合作中提升了技能,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四、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搭建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动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的过程。新课程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会学生会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注重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比如在讲授必修④《哲学与生活》“自然物质性”时,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开创宇宙、缔造生命的创世传说,如中国神话、古希腊传说和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并在课堂上用最概括的语言介绍给同学,与同学共享探究成果。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宇宙大爆炸、地球起源的纪录片,通过对比和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结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优化课堂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重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科学建构知识体系,为此教师必须坚持做到:

1、认真研读教材,推敲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从过去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新教材已经不仅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本”。教材在编排上有许多生动的实例、翔实的资料、丰富的知识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通过启发提问、学习活动、综合探究等许多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引导,而且体现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引导。所以教师要对教学重难点要把握好,对书本的主干知识要重点关注,对把握主干知识的前后联系。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课堂活动资源(可能在课堂中出彩的资源)。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可以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资源(这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也是新旧课程主要区别之一)。多与同事们进行教学研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2、注重基础,狠抓课堂。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一切能力的来源,所以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整理归纳基础知识,找出重难点,并努力构建知识体系,夯实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科学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宏观驾驭知识的能力。要立足课本,不仅对每个知识点真正弄懂、吃透,同时还要努力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知识点知识的整体中去把握。并与适当的时政热点、时政材料相结合,采用训练题的形式展现,逐步培养训练学生联系实际、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要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把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每上完一节课,都习惯性地思考是否有需要再改进的地方,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创设的情境是否是在“作秀”,有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反思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在思考中完善自己的教学,反思是我们提高课堂有效性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①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文集》第1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月第1

②燕国才  《素质教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12月第1

③桑勤霞、孙凌曦主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技巧》;华语教学出版社;1998年第1

④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月第1

 

校址:宿豫区扬子江路3号 联系电话0527-84492686  © Copyright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33554号-1  
咨询电话
电子邮箱
扫二维码
 云桌面
云眸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