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学

通知 / 公告

首页 > 教研教学 > 课程改革

点亮语文课堂——让学生“站起来”说话

供稿:0  点击次数:3337  发布日期:2016/8/24 16:22:44
    摘要:当前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堂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尤其是在面临高考、中考压力下的课堂中,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的见解,自己很难“站起来”。本文旨在通过老师的引、领、扶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力,扶着学生的灵魂,让学生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站起来。
   
    关键词:语文课堂  灵魂   站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全新的教学理念、新奇的教学方法、独到的课程意识激荡着每一个课堂。但在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堂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尤其是在面临高考、中考压力下的课堂中,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的见解,自己很难“站起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教师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站起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做好的事情教师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比如,了解作者的生平状况、代表作品,以及写作背景、文体特征,解决生字词等。这些应该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自然就养成好的习惯,也就促进了自主精神与人格的发育。反之,如果这样的事情总是有教师包办,这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更糟糕的是学生的灵魂恐怕很难站起来。如,“《兵车行》的第一段描写什么”的问题,看上去很简单,然而学生很难准确回答。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解释。第一段写唐朝军队参军亲人生离死别飞悲惨的情境。现在的问题是是教师很难有耐心去启发学生,直接把答案给学生。请注意结论必须教给学生字句斟酌的规范、语言加工、整理成句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一字一句的选择、推敲、思考,使之的答案趋于成型。
    有时候我们理解文言文的个别字义更需要这样,比如“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中的“还”应该是 “环” 字的通假,对此可以启发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荆轲手持匕首,紧追秦王,秦王绕着宫殿的大柱逃跑,这样不难猜出这里的“还”字通假。同时应该鼓励学会进行猜想,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去自主整理、获得知识,学生不仅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和动力。
    这样做,既是在引导学生提取要义、锤炼语言,也是在让学生的灵魂站起来,做好自己的 事情,更是在教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做自己的主人。长期的坚持,不仅学生的欣赏评价、概括、整理归纳等方面的能力会得到提高,而且他们的自主独立精神和人格也会得到提升。
    二、提高感受力,领着学生“站起来”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最致命的是没有领着学生走进文本,还没有怎么读,更没有充分的体验、感受和思考,就开始让学生在那里发表自我见解了。这种远离或架空课文进行空泛的对话、讨论,45分钟的课堂,看似匆匆忙忙,课堂气氛很好,其实学生只是浮光掠影、东说西说、不深不透,最后不了了之。课堂教学要领着学生走进课文中,学生去深入地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生活积累和文化积淀,让他们的灵魂站起来去体验、感受、思考,这样学生的灵魂深处受到触动,获得感悟。这一点尤其在古诗词、散文等的教学中体现最为充分。比如以杜甫的《登高 》为例来谈谈。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个人认为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整理诗歌的有关背景,然后根据课文注释,清理个别文字的障碍,之后领着学生有滋有味第诵读。诵读时候,学生可以个体表演,也可以集体朗诵,还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自由发挥”。总之,就是领着学生一遍遍地诵读,一个字一个字地咀嚼,一点点体验,不如诗歌的境地: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是人独自登高。猿的啼叫是哀伤的,这时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走进诗人的生活和心灵,学生才有可能在心灵深处为深深感动,从而真正用生命解读杜甫。这是在教师的引领下用生命和灵魂解读的,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灵魂始终是站立的。
    但是我们目前的教学,尤其是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大多不是这样的。教师总是喜欢讲课,把成套的分析直接搬来喂给学生,即使是“师生对话”“合作探究”也是人云亦云的一些成套的言说。甚至有些教师热衷讲诗歌的特色、风格、流派等,却忽略了对诗歌的宋、体验、思考。长期这样的教学,学会总是被动的接受,鹦鹉学舌,这样的灵魂很难站起来了。
    三、引导探究,扶着学生“站起来”
    语文课堂的教学,总会有些问题需要师生、生生合作探究完成的,关键是这种合作探究一定要从文本本身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形式、难度、程度等方面的“度”,一定要扶着学生起来探究,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能力和独立自主的人格的健康发展,而绝不仅仅是合坐在一起空谈,以剥夺学生生命和灵魂的深入参与作为代价来作秀。
    比如探究“谁是祥林嫂之死的罪魁祸首”的问题,教师就必须多扶学生几把,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意图,了解封建社会礼教的毒害;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走进小说里的鲁镇人们的生活,抓住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闲人和“我”的相关言行,还有祥林嫂的麻木挣扎。即使是“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热门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嫌烦的头痛”“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样的细节描写要认真深入体会。如此一来,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就不难探究出这样的结论:害死祥林嫂的是鲁四老爷一家及柳妈等鲁镇闲人、是鲁镇浓重的封建礼教文化、还有“我”的懦弱和祥林嫂的麻木。所以这样的深入思考就是从文本本身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林混站立着独立思考河滩就的结果。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教师就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生命的活力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教师要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赋予语文以个性化意义,获得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提高对文本的感受力。同时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自然生态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的灵魂站起来。这样也是语文课堂的价值所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以真情打动人、以哲理明慧人、以文化熏陶人,更在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带领下,在加工整理过程中,在体验感受中立魂,在合作探究中立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韦志成主编)
    2、《阅读学•拓展阅读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载《语文学习》,1987.3,
校址:宿豫区扬子江路3号 联系电话0527-84492686  © Copyright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33554号-1  
咨询电话
电子邮箱
扫二维码
 云桌面
云眸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