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节既是对可持续发展基本概念的具体阐释,又是在为下一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作好铺垫,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三部分。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间联系紧密。在“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逐渐递进,由材料理解推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通过三个“知识窗”深化对三个原则的理解。第三部分可持续发展从概念的提出到成为各国发展的长远目标,再到提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与措施,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三个基本内 涵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
3、结合实例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认识在可持续发展思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素养、态度和责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示意图,分析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举例分析判断,从而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四个基本原则的理解;
3、通过阅读课文,提出问题,结合实例,补充资料,认识在可持续发展思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素养、态度和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读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从理论走向实践。
教学重点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三个基本内 涵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
3、可持续发展思想,从概念到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
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师:大家看P32 “2002年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图(改为多媒体),这是哪一个天体?设计意图交待目标,明确任务,提高学生兴趣
生:地球!
师:对了,只有地球才这么漂亮,这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美丽的一颗星球,它是一个蓝汪汪的水球,但是这一颗美丽的星球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召开过三次有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会议。大家阅读课前导入部分,归纳出三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生:第一次为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第二次为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地球在我们手中”的口号;第三次为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师: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为什么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板书)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讲解)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列表分析说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 |
地位 |
内容 |
|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条件 |
含义 |
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
必要性 |
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 |
||
措施 |
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 ,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
||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目的 |
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
|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基础 |
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就环境保护而言,包括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就资源利用而言,要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投影P33图2—2—2 教师引导学生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进行分析:教师综述: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该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讲解)公平性原则是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1)时间上的公平
所谓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代际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空间上的公平
所谓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从经济上看,可持续发展主张区域之间、国家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互惠互利。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从生态上看,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从社会方面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要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消除两极分化、失业和不平等现象,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思考)(1)为什么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承担主要责任?
(提示)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强调国家之间的公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但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最大,至今仍是世界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污染的制造者。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承担主要责任。
(2)197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了儿童—没有破坏的发展”。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时间万物,生命之网”。以上两个主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公平性原则)
阅读知识窗: “中国在消除农村贫困上的成就”
2、持续性原则
(讲解)(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有许多制约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2)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economic benefit)、社会 效益(social benefit)和生态效益(ecological berleftt)的相互协调。
阅读知识窗:“承载力”
(思考):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为什么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提示)持续性原则强调,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共同性原则
(讲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某一个国家就能得到解决,而是需要国际合作,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获得解决。例如,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臭氧层空洞等跨国界的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阅读知识窗:“ISO14000和环境管理体系”
4、阶段性原则
(讲解)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想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责任方面,表现明显的差异。
(思考讨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目标及承担责任方面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目标及承担的责任:
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需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增强自身的环保能力,只有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国际合作做出更多贡献。
活动探究:(探究思考)
(1)环境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刷或粘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标志。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
(2)环境标志有什么作用?使用环境标志的产品有声么优点?
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有权威部门认证的同类产品中具有较为优异的环境功能的产品标识,出颁发证书外,还可使用鲜明的环境标志图案,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环境影响的关注。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
(3)为了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我们应该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图中三图分别是哪个国家的环境标志?查找资料,谈谈你对上述三国环境标志图案寓意的理解。
图中分别是中国、日本和加拿大三国的环境标志。中国的环境标志是由青山、绿水、太阳、和十个圆环组成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圆环紧密结合,表示公众参与,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日本的生态标志符号,两只手环抱世界,含义是“用我们的双手保护地球”。手臂的形状成e字,为“地球”“环境”“生态”三个英文单词“E”字的小写,意味着对地球、环境、生态的保护。
加拿大环境选择标志,图形上的一片枫叶代表加拿大的环境,由三只鸽子组成,象征着三个主要的环境保护参与者:政府、产业和商业。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1、世界可持续发展之路
师:阅读课文,填表。
时间 |
会议(或书籍) |
人地关系理念的发展 |
1972年 |
在 召开 |
提出: |
1980年 |
世界自然环境保护联盟制定 |
提出: |
1987年 |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表 |
提出: |
1992年 |
在 召开 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 |
第一次把( )使( ) |
2002年 |
在 召开 大会 |
会议审议了( ) 提出( ) |
阅读知识窗:《21世纪议程》
2、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实施《21世纪议程》的一系列行动:
(1)提出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2)建立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体系。
(3)制订了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不同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5)加快可持续发展的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
(6)组织和动员社会团体及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
(7)积极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
阅读知识窗:“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总结)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对传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挑战,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作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公众,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活动探究):
调查本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的建议和对策。(课前布置,课堂上由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
(课堂练习):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据此完成1—3 题。
1、这种行为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2、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B、石油污染的结果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3、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A、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B、改革渔具,加密渔网渔眼
C、推进海洋农牧化生产 D、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4、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 )
A、经济能不断发展 B、工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C、既要发展,又不危害环境 D、尽量不用或少用能源、资源
5、以下主张和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B、发达国家应停止过度消费
C、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人口的零增长
D、各国在开发本国自然资源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6、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新的耕地 B、捕捉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 C、积极围湖造田种粮,增产粮食 D、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况
7、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①使用再生纸 ②垃圾分类回收 ③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 ④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几种经济发展模式中,正确的是( )
A、追求利润—盲目发展—损害环境 B、先发展—后治理—再积累
C、先积累—后发展—再治理 D、边发展—边积累—边治理
9、“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冶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10、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为是( )
A、拒绝使用再生纸 B、 限量使用塑料包装袋
C、频繁更换手机 D、步行或乘公交车上学
11、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 ④利用农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发达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数的20%,而其能源消耗却占世界总消耗的80%。在2000 年11 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6 次缔约方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却要求发达国家承担烟尘减排任务,会议最终未能达成任何协议。你认为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何在?
13、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投影),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D表示 系统。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 持续发展是目的。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四、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内容,原计划是一课时完成的,因为由考试说明可知,这节的重点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可我认为这两句话的含义还是比较深的,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更何况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所以我决定在备课时照两个课时来备。第一课时对于教材的处理关键是第一部分,即“理解可持续发展”,而在第一部分内容中重点又在理解其基本内涵,并能正确理解教材P33图2—2—2“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而第二、第三部分都可另用一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为处理前一学案中的随堂演练而花了近10分钟(由此我也再次认识到,对于一节课的设计、时间安排的重要性,设计好的一节课的内容一定要在这节课中完成,如果前一节课的内容在一节课里没有完成,哪怕只剩3分钟的内容,在下一节课时可能就要再用7—8分钟的时间去完成),在剩下的35分钟时间里,先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利用手中的导学案看教材第一部分内容,并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关内容,用了约5分钟时间,然后师生活动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存在问题,一是进一步解读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二是明确在可持续发展这个复合系统中存在的三个子系统是经济、社会、生态;三是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成三个方面,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明确这三个方面在可持续发展这个复合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即依次是条件、基础、目的;然后我对于每个方面又分别设计了两个小问题,“为什么?”“怎么样?”就是为什么说经济的可持续是条件,怎么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什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怎么才能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什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怎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完成这部分内容又花了近20分钟的时间,这样这节课就只剩下10分钟的时间了,由于教材P33图2—2—2“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比较重要,在很多的考试中都会考到,甚至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经常会考到,我就把下面的这10分钟时间都花在了这个图上,先让学生看图2—3分钟,我在黑板上画两份空白图,然后让两名同学上黑板填图,下面的同学拿一张小纸片也同时完成这一作业。由于学生即时记忆能力较强,这一般是没有问题的,我在预先估计到这个情况时,就在学生一起填图的同时,我又在板上画出了另一张图,如下图所示:
这幅图是教材中图的一个变式,只给出了一个条件,再给了学生1分钟时间去看图,再让两名学生上黑板填写,虽然不像刚才那样熟练了,但学生还是能够完成的。这时也到了下课的时间了。我想通过这样两个回合,学生对于教材上的这张图应该是基本能掌握了,掌握了这张图,那么这部分的重点内容也就能大体掌握了。
对于任何一部分教材,我们都要注意挖掘其内在东西,教材中有的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有的老师认为没什么可上的,就花个20—30分钟的时间随便讲一讲就过去了,其实我们是没有关注这部分内容中与之相关联的一些东西,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充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