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学

通知 / 公告

首页 > 教研教学 > 课题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策略研究

供稿:  点击次数:3214  发布日期:2022/11/14 16:12:12

课题编号:XHLX2018-005

 

 

宿迁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                  

课题主持人:                               

工作单位: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中              

组织鉴定单位:      宿迁市教育学会                       

鉴定方式:            会议评议                      

鉴定日期:           202110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策略研究》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不仅对高中生学习文言文以及阅读文化论著等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当代中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传承中华文化有重要意义。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要“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现状,课题组对不同年级的高中生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中阶段古代文化常识教学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大多作为教学内容的点缀,师生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不清;

第二,大部分照搬大学教材或随意撷取知识,缺少面向高中生的教材;

第三,能独立教授的教学师资力量相对单薄,缺少示范和研究的平台;

第四,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零散的知识点,缺少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从高中生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提高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乐观、积极的学习品质,促进全面的身心发展,我们课题组于2018年初着手申报了此课题,于20186月得到了宿迁市教育学会的立项。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开发适合于高中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校本教材,使之成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初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部分涉及到的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知识,针对高中生学习需要适当拓展延伸,以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姓名称谓、宗法礼俗、科举职官、刑法律令、服饰饮食、宫室车马、器乐旋律为主体内容,以集中或分散授课的方式,面向高中学生开设,约20课时。该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突破文言学习难关,继承深厚文化传统,激发由衷爱国情怀。

同时,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系统化、最优化策略,提高学生的自我民族文化认同感,陶冶学生情操,从而自觉地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通过系列专题活动,开设示范课、研讨课,编写教案、课件、范例,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文化素养和科研能力,提高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有意识地渗透并传承传统文化;抓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积极地弘扬、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拓展阅读经典作品,充实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并加深对我国优秀文化的感知;开展丰富多样的系列“传统文化专题”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整合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研究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要有效渗透古代文化,基本前提是要整合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分类整理,以增强语文教学的目的性。

2.高中生古代文化常识学情现状的研究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高中生古代文化常识的学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策略研究

在整合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问题,探索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2018.3 -2019.5课题申报与开题阶段

20183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讨论了课题研究方向与分工,公布了第一批必读书目。结合前期调研与研讨成果,课题组集中研习,讨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对高中语文教学及传承古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策略研究》申报书,于20186月被宿迁市教育学会立项为“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5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会,朱翠平、袁东升、臧其勇等专家对课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二)2019.6-2021.2课题研究展开阶段

课题组在研究之初,就确立了从理论到教学实践的研究思路。课题组成员唐艳老师开设了《科举与职官》专题研究课,王利明老师开设了《古代宫室、车马》专题研究课,岳忠老师开设了《古代人物称谓》的研究课。课题组通过研讨与研究课的开设,继而推广到更大的教学实践范围进行实践论证,通过修正形成科学完备、更具教学可行性的校本课程框架。

此后分别在多个班级开展研究课或者专题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寻求更大范围的研讨与反思,获取广泛的建议与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在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形成一系列教学论文。

(三)2021.3—2021.8 课题研究总结提升阶段

修订校本教材框架,完成《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各模块的初步编写并在学校试用。经总结交流,对各模块先后开设的系列专题讲座进行汇编整理,审定完成《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校本教材。将前期总结的渗透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实践,进而逐步完善。20216月开始,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及相关研究论文。

五、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课题组在研究之初就做了走访调查,设计了传统调查问卷,对800多名在校高中生和20多名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2.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海内外高中古代文化常识课程研究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从而为本课题提供一定的依据。如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邵士梅、蒋筱波等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马汉麟、栗强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阴法鲁、许树安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史》,这些都属于文化综述类著作或高校通识教材。另有台湾地区高中阶段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等。

3.行动研究法:开设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研讨,优化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编写教学设计,形成系列课堂教学案例。

4.案例研究法:课题组收集了研究以来多次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学案例9篇,教学课件9份,并对高中阶段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认真剖析与反思。

5.经验总结法:注意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逐步形成完善的教材并提供相关的教学策略及方法。20212月以来,课程题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与《结题论证书》的撰写。

六、课题研究结论

(一)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古代文化常识渗透策略体系,是一项有价值、有意义的高中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研究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就说明,传承文化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叙述几个传统故事、介绍一点文化知识层面,尤其在许多优秀古代文化面临逐渐消失的现实背景之下,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渗透在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策略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构建起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策略体系,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完成“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重大使命,高中生才能在古代文化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本课题研究旨在从系统角度出发,克服以往研究的单一性,主要实施以下策略:

1.明确制定“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具体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言阅读水平,古为今用。通过活动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开发具有系统性、层次感的校本教材。经过多次研讨审校,《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校本教材已完成初版。分为称谓、职官、科举、风俗、礼仪、典籍、饮食、乐律、天文、地理、服饰、刑罚等十二讲内容,共约50000字。教材可读性强,可用性强。

3.探索适合渗透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课型。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广泛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梳理古代文化常识,积累;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单元学习,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和专题讨论,就古代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表达自己的看法。

4.开设以“渗透古代文化常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积极搭建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性平台,开展“传统节日觅诗情”“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寻找典籍中的古代文化”等综合实践活动,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

5.构建跨学科研究模式。比如在开设《乐律》一课时,配合相关的交流,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所有听课老师观摩了音乐组排演的《诗·乐·舞》汇报演出。诗歌与乐舞艺术紧密结合,彰显诗性精神,表现出古典文化及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文化味和艺术气息,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都深深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有生命有意义的课题研究

1.基于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本课题研究之初,就明确了课程开发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指导思想。《高中古代文化常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研究报告》让我们对800多名学生的学情有了较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这对我们后期教学中渗透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称谓》一章中就是由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导入的:

林黛玉进贾府,在荣禧堂前见到一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这副对联的作者究竟姓甚名谁呢?

这些课文中涉及的问题恰恰也是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难点,由于文化知识的匮乏而出现阅读障碍。基于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也才是最为有效有用的研究。

2.由学科拓展到生活的研究。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学知与用知的关系,注意将闻知与亲知相结合。在“及笄礼”活动中,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虽然课堂空间有限,但整个活动具体而微,具有浓郁的文化意味。在《诗经》吟诵中,学生身着汉服载歌载舞,深深感受着古典文化的美好意境。张俐莉老师在研究《天文》这一专题时,深入探讨了天干地支中的传统文化,并结合中国父母给孩子命名的文化内涵进行专门性的探究,琢磨出不少心得,在学校尝试进行“给宝宝命名”的咨询,同时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理念,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

(三)厚积薄发,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课题组老师各自承担了子课题研究任务,编写专项教材并开设相关的研究课,既需要勇气也需要实力。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学生的人文修养,由于涉及内容博大精深,给学生一杯“文化水”,教师必修博览群书,深入研讨,充分准备一桶这样的水。这个课程不但让学生厚起来了,也让教师忙起来了。

三年来课题组成员紧紧团结在一起,理解与认识不断加深。成果不断丰富,我们也在成长,在展开研究的同时也丰富我们的专业生活,丰富了个人生活的意义。同时,因为我们专业知识的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也相应丰富了。相比较同行同校的老师,课题组的老师更喜欢读书,文化活动,而所教班级的学生也更加喜爱有文化味的语文。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对立意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课题组做了大量工作,其实也是在做文化延续的课程,给学生埋下了文化的基因。它实际上在高中领域语文课程的功能意义等作了重新定义。所以在定位立意上可以定得更精准,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可以要求更高。

2.对渗透策略的总结还不够全面。

虽说课程组经过反复实践,总结了一系列渗透策略,也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果,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在教学中很难一一体现,所以,课题组总结出的渗透策略还不够全面,尤其对古今融合、古为今用的策略研究还不够深入。

3.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工作仍要努力。

课题研究以来,虽说在学校进行了几轮教学实践,获取了丰富的反馈信息,为课题研究的成果作了扎实的铺垫。但相对说来,课题研究的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仅限于一所学校,不论从课题研究的意义还是从渗透策略可行性的进一步论证方面来说,都显示出了研究样本的不足。就本课题的进一步推广,还可以扩大网络方面的资源,加强师生之间、学校之间的互动性,以此扩大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4.灵活运用并形成论文成果方面还不足。

虽然研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改善,但探究是没有止境的。目前渗透策略的丰富性、灵活性还不足,同时形成论文的成果也不够丰富。可以根据不同班级提供一定选择性;也可以在综合研究的课题下面提供一些微探究的选题,提供思路和资源。教师自己择要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同时指导学生挑选喜欢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写作有一定文化含量的小论文。


校址:宿豫区扬子江路3号 联系电话0527-84492686  © Copyright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33554号-1  
咨询电话
电子邮箱
扫二维码
 云桌面
云眸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