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通知 / 公告

首页 > 名师风采 > 名师论道

如何借助高中社团活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供稿:  点击次数:4209  发布日期:2023/2/28 13:31:50

如何借助高中社团活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我校语文组老师,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普遍偏低的现状,开设鹤鸣文学社、常青藤读书社、弘韵朗读社、清韵课本剧社等四个社团,利用社团活动探索可以用于课堂内外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各社团辅导老师通过开设讲座,举办读书交流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表演课本剧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使他们学习并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社团活动   提升  语文核心素养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宿迁市宿豫实验高级中学大力开展校园社团活动。语文组开设的社团有四个,分别是鹤鸣文学社、常青藤读书社、弘韵朗读社、清韵课本剧社。这四个社团通过各式各样的社团实践活动,探索如何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身心健康,提升思辨能力,形成正确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具备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其它三种素养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得以实现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表现为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听读吸收三个方面。在社团活动中,学生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既要说话击中要害,绘声绘色,妙语连珠;也要书写主题明确,趣味横生,通俗流畅;还要听懂别人的话,读懂各类作品。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它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增强对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通过深入鉴赏文学作品,能够辨析基本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反思自己的语言活动经验,形成独特的深刻的逻辑性强的自我认识;通过阅读后交流活动,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提升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的思维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品质。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感知汉语言文字独有的“母语之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作品呈现出形象美和情感美;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家表现出的思想美和语言美,激发审美想象;形成正确的、自觉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鉴赏品位;通过独特的审美体验,表现和创造出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4、文化传承和理解

文化传承和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的能力;并且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热爱祖国文化。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通过朗诵、阅读、写作、表演等实践活动,熟悉汉语言文字中具有的传统文化基因,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热忱;观察家乡变化,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脉搏;感知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思想文化修养。

二、分析我校学生语文素养状况

我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弱,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老师的职责。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学生语文素养偏低的表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状况较差

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作文本、习题册、错题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字迹不工整,甚至非常潦草;卷面不整洁,任意涂抹的现象较为严重。

通过调查与座谈,我们归纳了书写状况较差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对于书写,没有足够重视,认为写得好坏不影响考试得分;大量作业挤占了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学生无自由时间练字;部分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不高,使学生在练字方面产生懈怠心理。

2、错别字出现的频率较高

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中常常出现错别字,这次订正了,可是下次又有别的错别字出现。

那么,为什么学生的作业中会出现很多错别字呢?

首先,由于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对一些词语掌握不到位,在书写时陷入模糊境地,导致书写错误。

其次,学生缺乏仔细踏实的书写习惯,没有意识到写错别字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第三,部分老师发现学生写了错别字,既没有及时纠正,更没有从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角度教育学生,使学生在书写时持无所谓态度。

第四,社会上很多不规范使用汉语的现象,对学生识字、书写产生了误导。很多网络语言、广告用语都对固定的汉字搭配进行了改动,例如央视少儿频道的一则公益广告中把成语“居高临下”改动为“居高不可‘淋’下”。这样,不仅误导了学生书写汉字,更是危害汉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

3、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课堂上不敢发言,语言组织能力弱,思辨能力偏低;写作时无话可说,视野狭窄,写作素材雷同,情感浅薄,观点浅显、没有深度,不能熟练运用写作技巧。

究其原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没能足够重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没能发动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籍,使其没有丰厚的积淀;没能重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规律,使其写作热情低迷;没能指导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平凡中的美丽与伟大,使其作品主题不够深刻;没能引导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深入了解,使其写作内涵没有深化。

面对以上问题,语文组老师认识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迫在眉睫。我们将借助鹤鸣文学社、常青藤读书社、弘韵朗读社、清韵课本剧社四个社团的实践活动,探索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如何借助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举办有关阅读方法、写作方法、朗诵技巧的讲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春藤读书社在校领导的帮助下,邀请安春红等多位本土作家为我校师生开展“让阅读成为习惯”主题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几位作家讲述个人读书趣事,以及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后取得的成就。名人现身说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上阅读。

鹤鸣文学社利用本校教师资源,邀请李欣、吴纪、段维维等老师为学生开展了“让想象助推写作”“做个语文‘标题党’”“如何做到感悟深、细节精”等主题讲座。通过学习,学生们明白:好作文,必有出彩之处;要有出彩之处,必须在细微之处下功夫。这类讲座,使学生在写作时养成深入细致的思考习惯,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弘韵朗读社邀请陈恺老师为大家开展“声音是作品的灵魂”主题讲座。陈老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了诵读技巧,还邀请学生和他一起分别用普通话、宿迁话、英语朗诵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汉语言文字之美、本地方言俚语之趣、英语之雅,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这次讲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朗诵热情,还激发了他们审美想象,加深了审美趣味,提升了审美品位。

(二)广泛阅读,使社团活动成为连接课堂内外的桥梁。

常春藤读书社举办读书交流会,采用学生任选书籍和老师推荐阅读形式,把社团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设一组长,制定阶段性读书计划。上学期开展的读书交流会有以下三个主题:

1、青春诗会

每组成员围绕青年、青春、理想、人生、青年的责任、青春的情感的主题,选择中外经典诗歌,以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抒情诗为主。组长挑选三至五首诗作,确定朗读者,参与朗诵活动。

通过这次“青春诗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对诗歌的挑选、阅读、欣赏中,进一步熟悉现代抒情诗的表现手法;通过朗诵,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进一步认识青年的责任,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走进“红楼”

每个小组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某个细节、某个人物、某次人物集体活动等角度对《红楼梦》形成一个阅读探究的重点。组长组织成员制定阅读探究的实施内容、步骤、方法,分析阅读的重点、难点,并把阅读中的创新之处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交给辅导老师,再由老师评价。

通过“走进‘红楼’”实践活动,学生们拓展和加深对《红楼梦》阅读和探究,提升文化修养;把名著阅读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学会探究学习,养成主动探索习惯。

3、“流行风、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词欣赏

每个成员选择至少三首具有“流行风、古典味”的流行歌曲歌词,例如周杰伦、方文山、林俊杰、邓丽君等作品,分析其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点,写出欣赏心得,汇总至组长处。然后邻组交换欣赏心得,选出每组最优作品,再交由老师评价。

通过欣赏歌词,学生们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古诗的鉴赏能力。

常春藤读书社开展的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从而使阅读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辩证思维、创新表达等能力;使学生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提升审美情趣和品位;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写作能力。

鹤鸣文学社除了开展写作训练活动外,还通过多种主题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走进家乡”实践活动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春游梨园湾、骆马湖、三台山森林公园等本地景观,鹤鸣文学社借此机会举行“走进家乡”实践活动。各组成员制作介绍家乡景观、历史名人的名片,发现家乡美景、人文精华;组织学生游项王故里、杉荷园、洋河酒厂,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实践活动

鹤鸣文学社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的形式,选择方言与普通话、情人节与七夕节、长辈与晚辈间代沟、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等角度,讨论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问题,表达与交流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深化思想内涵。

3、“追寻传统的足迹”实践活动

鹤鸣文学社结合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腊八、春节等传统节日习俗,从节日美食切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没落与复兴问题,寻找振兴传统文化的途径,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使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四)表演课本剧,观赏戏曲、话剧作品,体味戏剧之美。

清韵课本剧社利用课本资源,组织学生表演《茶馆》《雷雨》;结合《史记》,创作剧本《垓下之围》《荆轲刺秦王》《屈原投江》《窃符救赵》等,并在校内演出;组织学生参加“戏曲进校园”活动,了解地方戏种柳琴戏;组织学生到宿豫大剧院观看《蒋公的面子》《乌龙山伯爵》等剧目。

通过创作课本剧,学生不仅加深对史传类文言文和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对课本剧的形象美、语言美、音乐美的审美水平;通过表演话剧,学生加深了对戏剧知识和话剧表演艺术的体验和认识;

通过观摩戏剧,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戏剧欣赏水平,了解地方戏曲特点,传承地方戏曲文化。

(五)利用社团活动,承载德育重任。

语文组的社团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做新时代的主人翁,有社会责任感;教导学生做事推己及人,有博爱的人文情怀。

我校语文组通过四个社团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从而探索出可以用于课堂内外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2]孙双金:《试探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05

[3]陆青春:《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2016929

 

 

 

 

 

 


校址:宿豫区扬子江路3号 联系电话0527-84492686  © Copyright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33554号-1  
咨询电话
电子邮箱
扫二维码
 云桌面
云眸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