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通知 / 公告

首页 > 名师风采 > 名师论道

“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初探

供稿:  点击次数:2585  发布日期:2023/2/28 18:35:03

“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初探

                         

摘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双减”政策将促进学校教学发生深刻变革,校外学科类培训的没落与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凸显将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深刻变革,集中体现在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更高规格要求。当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作业设计,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结合文自身课堂教学实践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双减,高效课堂,备教学评一体化

 

一、吃透教材与学情,提升备课实效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虽然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主体,但作为课堂组织者,当堂课的教师更为重要。教师能否把握住课堂走向,能否应变课堂随时突发问题,不仅考验教师知识储备能力,更反映出教师课堂应变力和掌控力。

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在共性基础上,更多呈现出来是是各具特色的差异。所以真实课堂中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班级所有学生表现出一样心态和课堂准备。作为教师能把课堂要求的基本知识点复述出来是无条件底线,在此基础上要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重新整合、梳理,设计出符合本校和本班级独一无二的课堂教学方案。

再者就得倾力关注学生,认真备学生。承认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方面有差异。各有差异学生知识储备分别处于哪个阶段,通过一节课学习,他们各自又能提升到哪一个阶段,立足差异对不同学生分层完成教学任务基础或提升。

哪些学生学习能力强,哪些一般,哪些落后,课堂组织者得有清醒认知。为了更好的教学,我主张分类座位,接受新知能力强的在一起,接受能力弱的在一起。能力强的在一起能碰撞出更强动力,这股动力可以把课堂氛围、气势、高度拔得更高,即能力强的是完成课堂教学升华部分,能力弱的完成课堂基本知识记忆。

有分类座位就有了方向,有方面就有了动力,学生通过学习会产生一定变化,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升华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就得进行重新分类整合,在变动中肯定他们的付出。

二、聚焦深度学习,提高获得感受

双减政策落地后,课堂教学的内容浓度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摒弃知识的简单重复和低层次应用。深度学习的课堂教模式指向学生高层次心理机能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目的知觉、逻辑思维、预见性认知和主客观情感的多重协同进步[1]

例如,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丰富性特征。历史课堂内容是不可再现的。在讲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时,就有个名词“中国梦”。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可以多渠道接触“中国梦”这个词,但又仅止与此!对“中国梦”内涵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学生认识不深入。传统课堂对于概念性知识只照本宣科的读划,丰富美好“中国梦”成了空洞的几条横线。教师没有激情,学生没有感情,他们都没有把“中国梦”和自己以后绚烂人生和辉煌民族未来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借助丰富网络资料。教师可以下载、裁剪、重新组接视频。这些手段对于学习能力总体偏强的教师们不算难。利用丰富网络资料制作一个教学视频,然后取一个吸睛的名字。这项工作极其细致,得耗费教师相当多时间并需要得到学校层面支持,毕竟有可能一两天也没把所需材料找齐。但若有所出必是精品,这不仅是个人的心血也是学校宝贵的内部财富,也能算是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

同时,“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把学生引导上主动学习,深度学习轨道,利用网络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双线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时效性。

教师把易错、难理解乃至欣赏性知识点做成微课。如文学欣赏方面,各具代表的文学体裁总是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气度。这就需要学科间配合,历史老师可以从时代背景、人物经历介绍某个先贤作品,来充实该知识点的历史厚重感。但历史老师欣赏力不足,没有语文老师们文学功底,在欣赏评价时脱不了历史语言的严谨与平实。历史和语文老师配合各显长处,就能创作出既有历史严谨性又不乏文学优美性的高质量微课。

再把微课上传到网上,运用网络微课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观看微课与欣赏过程中轻松学习相关知识,服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学生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2]

三、高效助学,激发学生内驱力

所谓“双减”,在本质上是希望彻底改变学校、教师、家长以单纯延长学习时间、大幅增加练习强度等“苦干苦学”的方式来换取教学质量提高[3]

除了提高课堂效率以外,作业和提问也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关键所在。课本因为篇幅有限,往往对知识以结论方式呈现,涉及前因后果内容并不多。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多维度认知。

因此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或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材料进行自主探究。比如组织学生外出参访,挑选某一类和课本密切的实物资料让他们直观感受,进行自我对比学习并形成观察报告。要求学生从实际角度认识实物和知识,并试着从参学中得到新知和感悟,激发新知探索兴趣,形成真正意义上知行合一。同时不能放弃传统作业,基本思维训练需要通过传统作业进行加强,做些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思维提升。

当学生接触到更多思维提升作业或课外拓展活动后,会更加积极、踊跃和自信地参与讨论性问题探索,对知识掌握开始跨越时空,形成自己体系最起码也是自己的感悟[4]

针对学习重思维、重体系特点,教师在授课时提问方式也应该改变。鉴于学生基础有限,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封闭性问题,问题间缺少连续性和逻辑性。问题基本都属于记忆、识记类,这类提问看似巩固了学生基础,但是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恰到好处地开展提问,既需要学生配合,更需要问题“设计师”的钻研。根植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从问题设计入手,让提问更加科学更加艺术从侧面助力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握提问的“度”,学生借助问题,主动且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实现自身蜕变。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提出一个大空问题,往往会让学生感到茫然失措,无法参与。教师无法引导,只能把答案展现为一、二、三、四总结陈述。若能艺术化提问,就可把远问题化成近问题,大问题化成小问题,结果会大不一样。这样组织者和参与者都会进入设定情景。学生们会陷入深思,并尝试解答,丰富课堂就生成了。正所谓“一石击起千层浪”,让艺术性提问激活学生情景想象力,激起学生的思维的涟漪[5]

四、以成绩为主,倡导多维评价

“双减”最终落脚点是教学评价,我认为我们要减轻师生间机械性评价,减少学生学习中“唯成绩”评价。

因材施教的本质就是承认人之间差异性的存在,那就要求我们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以成绩为主,多维度评价学生。就是要让每一个类型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可以展现自己的机会,也能尽量减少扼杀孩子天赋的可能。而不是像过去只看成绩,把分数高低作为评价优劣的唯一标准。这既可以让善于学习的学生钻研学习,从而获得更多教育资源。也可以让其他有特长学生变得自信,成为其领域人才。

评价学生机制越全面,就越能够避免学生天赋被埋没。当前教育最缺乏就是如何发现人才,让人才获得最大的培养保障。可以说,在教育行业也需要伯乐,这才是对教育真正负责。一旦老师发现人才,可以通过有效渠道进行反馈,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专业的培养。

最后,多维评价并不否定“成绩”,其核心否定的是不努力,教育培养应该是因材施教,真正的教育评价应该重点和多维,让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再是口号。

 

 

 

自从国家推行“双减”以来,各个学科都对于“双减”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一系列的“备教学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健康成长,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我也相信,在国家“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新的“双减”课堂会更加散发出活力。

 

 

 

参考文献:

[1]黄秀兰.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精要[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73.

[2] 王清芳,”双减”背景下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2022(4)

[3] 李晓蕾,“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减负提质———关于促进学生思维的讨论[J],2022,5(3)

[4] 马晓伟,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历史作业设计探讨[J].j教育事业,2019.5.

[5]孟丽娟,高效提问,服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教学研究,2022.3

 

 

 

姓名:邓磊        工作单位:宿豫实验高中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联系电话:15850901901          政治面貌: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校址:宿豫区扬子江路3号 联系电话0527-84492686  © Copyright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33554号-1  
咨询电话
电子邮箱
扫二维码
 云桌面
云眸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