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通知 / 公告

首页 > 名师风采 > 名师论道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供稿:  点击次数:4250  发布日期:2023/2/28 18:46:13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一、钻研政策动向、指导精准备考

根据高考评价体系,2022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 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高考命题将继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高考的核心功能,上好“立德树人一堂课”,做精“服务选才一把尺”,树好“引导教学一面旗”,做到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各学科命题都要体现十九大及各届全会的新精神、新论述,体现高考的“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并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命题要求,使高考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

根据高考评价体系我对2021年全国历史卷分析

(一)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试题内容立意:
12021 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命题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试题注重考查党史(四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相关内容,影显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关键能力、育人导向。

22021年正处在向统编教材过渡和新高考改革探索的时期,新教材内容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32021年的历史试题没有回避时代热点、社会热点,体现出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动观察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积极将个体未来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通过综合归纳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 ,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8.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10.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联系我们学生实际,归纳总结出我们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 基础知识欠缺。---- 教材不熟、运用不活、理解不透。      

② 文史常识欠缺。---- 不喜欢记忆,积累不够。  

③ 阅读能力欠缺。---- 读不懂材料。   

④ 读图识图欠缺。---- 史图脱节,空间概念模糊。    

⑤ 解题技巧欠缺。---- 技巧不熟练,应变能力差。    

⑥ 逻辑分析欠缺。---- 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⑦ 文字表述欠缺。---- 概括能力欠缺,学术语言表述能力弱。        

⑧ 答题规范欠缺。---- 书写不工整,书写不规范。

基础知识是根本;理解记忆显能力;活学活用才升华,所以要用好课堂、思想争鸣、构建体系、多练多看、及时总结。

我们教师在上课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复习时更多引入统编教材。新教材集中了更多的史学新观点、新认识,命题人不可能对统编教材熟视无睹,不可能不在其中有所渗透,因此应当组织备课组力量对新教材进行建构,尤其注意旧教材知识在统编教材中的分量变化和新出现的概念、结论等,如果新旧教材有差异,那一定要从更大视野中发掘和发现它的价值。如: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作用;2、历史学科有着鲜明的政治导向,政治性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立德树人是高考命题首要目标。今后的高考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对时政热点做适当补充,每日新闻及报刊杂志的订阅(《半月谈》、《中国国家地理》《国家人文历史》)
3、适当关注史学研究方向和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

二、构建通史体系、落实主干知识

  因为已经按课本顺序进行一轮复习,所以这次复习参照统编教材的顺序。落实主干知识,根据通史体系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时期。

1、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

2、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史

3、阶段特征——国民政府时期

4、阶段特征——中国现代史

5、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

6、阶段特征——过渡时期

7、阶段特征——探索时期

8、阶段特征——改革开放新时期

9、阶段特征——世界古代史

10、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

11、阶段特征——世界现代史

 以时空坐标与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总体特征(远古——1840):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思想:儒家思想是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基础。

活动一:巩固基础,强化记忆

活动二:时空连线,通史思维

活动三:梳理主干,思维建构

活动四:突破要点,深化理解

活动五:史料探究,拓展提升

三、融合新老教材,淡化选修必修。选修内容淡化处理,每一个改革、人物搭配基础知识和史料研究进行巩固。

四、关注时政热点、彰显家国情怀。这部分总结出十八个专题。

热点主题一:制度自信与基层治理

热点主题二:百年逐梦与不忘初心

热点专题三:抗击疫情与公共卫生

热点主题四: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热点主题五:关注民生与社会保障

热点主题六: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热点主题七:民主政治与权力监督

热点专题八:大国博弈与国际格局

热点专题九:公平正义与法律教化

热点专题十:经济思想与经济模式

热点专题十一:生产方式与劳作方式

热点专题十二: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热点专题十三:经济全球化与合作共赢

热点专题十四:交通道路与社会变迁

热点专题十五: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

热点主题十六:碰撞交融与文明交流

热点专题十七:科技创新与人类福祉

热点专题十八:中外关联与横向贯通

每个热点做成三部分

1、热点情境 现实启迪

2、知识链接 历史反思,将所涉及到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归纳在学案上呈现。

3、考题示范。每一个热点都搭配相应的专题训练进行巩固。

我以热点主题:碰撞交融与文明交流 为例子进行说明

【热点情境✬现实启迪】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指的是主动地把自己的文明推介、分享给其他民族的活动过程。由于遭遇外部环境的挑战不同、文化禀赋的不同、思维趣向的不同,不同民族呈现出不同文明景观,这样导致世界不同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冲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明传统,是永恒的热点话题。

    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正是因为这种文明的交流才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不同地区的人们互相学习,丰富了经济文化生活,有利于各地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够达到共同繁荣与稳定

【知识链接✬历史反思】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开始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目的

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发展进入铁器时代后,中国才有同外界交往的可能,开先河的是秦汉王朝。

2.主要目的

(1)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国威,扩大在海外的影响,树立大国的形象。

(2)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的经济生活,经济互补互利。

(3)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作为封建王朝,开展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我国古代开展对外交往与近代西方殖民者以商业为目的、抢占殖民地和商品市场是有根本区别的。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1.条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通发达;开明的外交政策;科技发展;杰出人物的作用。

2.途径:一是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途径,对外贸易往往伴随着文化交流。二是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三是宗教传播,如佛教徒鉴真、玄奘,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四是战争,如成吉思汗的西征。

【知识链接✬历史反思】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1.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以前。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其变化的原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

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变化的原因为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科技因素,包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等。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平交往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5.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知识链接✬历史反思】

二、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1.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知识链接✬历史反思】

二、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1.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从西北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1)概况: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陆上丝绸之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

 

明清丝绸之路的萎缩

 

     郑和下西洋后,包括整个清朝时期,政府的海洋政策走向保守。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清代,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知识链接✬历史反思】

()近代以来国际贸易的演变及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的国际贸易(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

(4)影响:国际贸易空前的混乱和冲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国际贸易朝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打击了欧洲中心地位,世界贸易中心向美国转移;二是促进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世界贸易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后的国际贸易(二战后至今)

(1)特点: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电子化。

(2)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推动;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对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以及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形成;欧洲的和解与复兴;“冷战”和两极格局的解体;市场经济制度的普及;跨国公司的推动。

(3)贸易形式和手段:资本的全球扩张;跨国公司的发展;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演变;国际金融组织的作用等。

(4)影响: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第三部分考题示范。每一个热点都搭配相应的专题训练进行巩固。

 

五、有的放矢、进行专项训练。包括选择题满分训练和主观题高分训练。

训练1:时空观念累选择题(素材呈现)

训练2:图文材料信息类选择题(素材呈现)

训练3:数据图标了信息选择题(素材呈现)

训练4:史学观点类理解类选择题(学术情境)

训练5:史学研究方法类学则题(学术情境)

训练6:原因结果型选择题(历史理解)

训练7:现象本质型选择题(历史理解)

训练8:逻辑推论型选择题(历史理解)

训练9:异同比较类选择题(历史理解)

主观题高分练

训练1:原因、背景类大题练

训练2:特点、特征类大题练

训练3:影响、意义类大题练

训练4:概括、归纳类大题练

训练5:比较、异同类大题练

训练6:提取观点论证类大题练

训练7:提取信息说明类大题练

训练8:历史地图类大题练

训练9:历史解释类大题练

训练10:史料价值类大题练

训练11:唯物史观类大题练

训练12:视角尺度类大题练

训练13:情景对话类大题练

最后进行考前做题方法的指导。

高考临场攻略:

1.答题顺序。 一般地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

2.答题策略。遇到“舌尖现象”,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他问题,等抑制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故应把握下面答题策略:①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做简单题、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②先小后大。选择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考查能力、知识点单一,应争取在非选择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非选择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③先局部后整体。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就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

3.学会踩点得分。 对于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条理的清晰。   

4.答题速度,以快为上。新高考地区的试题90分钟或者75分钟的时间做100分的题目,16个选择题,需要20分钟时间来完成,确保选择题的准确度。非选择题4个,需要在50分钟完成,平均每个题目在10-12分钟左右。

5.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高考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

6.要学会“挤”分:历史一般都按要点给分。所以每一道题都要认真思考,能写多少相关内容是多少,拿到一分是一分。

7.检查后的涂改方式要讲究:①要划掉重新写,忌原地用涂黑的方式改,这会使阅卷老师看不清。②如果对现有的题解不满意想重新写,要先写正确的再划去错误的。

  选择题临场提分技巧:

对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设问的要求。

1.正确原则

一般说来,备选项错误的表述(包括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知识性错误)可以排除。但逆向性选择题或体现题干材料思想内容的选项除外。

2.非绝对原则

选项中出现的“所有”“彻底”“始终”“任何”“一直”“都”等具有绝对性修饰限制词,一定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

3.相似原则

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如果有两个或三个意思相近,一般来说这些选项可以同时排除。

4.相反原则

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如果有两个选项意思相反,一般来说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个是正确的。

5.无关原则

备选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或者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可以舍弃。

6. 比较原则

题干中有比较内容,必须考虑选项中的比较性选项。

7.前因后果原则

历史事物发生的原因、条件肯定出现在该历史事物之前。在解答某些因果关系型或时间类型选择题时,可以根据时间信息排除某些错误选项。

8.逻辑合理原则在解答推理型或论证型的选择题时,从题干到选项(选项到题干)的推理过程应该合情合理,符合逻辑。

最后祝2022年高考大捷!

 


校址:宿豫区扬子江路3号 联系电话0527-84492686  © Copyright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33554号-1  
咨询电话
电子邮箱
扫二维码
 云桌面
云眸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