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学

通知 / 公告

首页 > 教研教学 > 学科资源 > 政治

浅谈高中政治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供稿:0  点击次数:2244  发布日期:2012/11/13 18:12:21

内容摘要:政治课的课堂提问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成败。提问设计作为课堂中一个重要环节要讲究策略。从内容到形式全面进行设计,务必追求课堂提问具有科学性安排和艺术性组织。

关键词:课堂提问       内容       形式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情境中,能够引起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以教学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这要求教师重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要把提问与读、思、议、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提问的激发、启发、疏导和引导的作用,以达到控制与调节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目的。

    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更明确,动机更强烈,善于想象、思考问题;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依赖性减少。身为高中教师,我们要能充分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优化课堂提问,以便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提问的策略,把它作为准备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力求实现课堂提问从内容到形式两方面的科学性安排和艺术性组织。

  精心酝酿  优化课堂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展开,不能“拣到篮子里就是菜”,随便凑几个问题。优化课堂提问内容至少应当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能,是孩子在教师指导下的复杂认知活动。这一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热切愿望”⑴“促使学生学习的最大力量是产生于他自身对学习劳动的兴趣”⑵因此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的吸引力,使学生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设计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2、提问内容要有预见性

提问时教师要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方案。

例如,在讲授《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时,教师提问:“民主监督的方式有哪些?”学生可能会答出:“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这样的答案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完全正确的,可是却是不全面的。教师在提问之前,早就料想到学生一定会这样回答。此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只有这三种方式吗?没有其他方式了吗?”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能够准确把握知识点。

另外,还应注意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本课时的内容。

3、课堂提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青年人对解释、阐述事物、现象和相互关系表现出巨大兴趣”⑶“青年人不仅善于深入思考事物、现象。互相依赖性的本质,而且能在思考过程中从记忆里中取资料,把新事物同已知事物作对比”⑷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注意难易区分度。若提问过程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学生无从下手。要为学生搭建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拾得到,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而不感到高不可攀。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得到答案。

例如,在上完《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课后,学生归纳投资理财方式选择应该注意的问题。基于已经学习过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这四种投资方式,教师可以先比较分析这四种方式的特点,然后提问学生回答。那么学生就能答出:注意投资的风险性和回报,注意多元化等。最后,教师进行整理小结。

   丰富多彩  优化课堂提问的形式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形式。

1、曲问

对同一问题的提问,就有直问和曲问的区别。直问者,死问也。问得过于老实,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曲问者,活问也。问题多拐个弯,学生要多动一动脑筋才能作答,因而较能活跃学生思维。因此,在课堂提问中,要多用曲问,力避直问。如何实现曲问呢?可以变换角度设问。

例如:为了导入新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师可以在第一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能够大力发展生产力吗?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指导。让学生真正认同第二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信念。另外,还可以采用故意误问、跨前一步设问等来实现“曲问”。

2、比较式提问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一切的。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去思考并发现不同事物中的共同点和相似事物的不同点,因而确定事物间同异关系,反过来又激发学生探讨事物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积极性。常用的方法是实例比较。

例如,在讲授《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内容时,我们得出哲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类似的理论在书本前面已学过,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个哲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理论是相似的?”如此一问,学生通过思考就能明确比较出两个重要哲理的异同。另外,还可以采用“假设比较”来实现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3、挈领式提问

所谓挈领式提问,就是抓住影响解决其他问题的主要问题进行提问。它有益于学生思路集中又触类旁通,能使课堂围绕中心开展活动。如在讲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时,教师不妨先这样提问:“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呢?” 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直击要点,若能准确回答,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顺利达成了。

4、追问

所谓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再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这样便于浅中求深,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训练。如讲授《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我国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样的提问,既跳出教材而又源于教材,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不是光靠以上策略就能顺利达成,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材按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提问为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注释:

⑴⑵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文集》第5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月第1版;第1411

 ⑶⑷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文集》第1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月第1版;第470471

 参考文献:

①余静、陈友芳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月第4

②吴少荣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月第4

③孙熙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4 必修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月第3

④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文集》第15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月第1

⑤桑勤霞、孙凌曦主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技巧》;华语教学出版社;1998年第1

⑥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月第1

 

 

 

校址:宿豫区扬子江路3号 联系电话0527-84492686  © Copyright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33554号-1  
咨询电话
电子邮箱
扫二维码
 云桌面
云眸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