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学

通知 / 公告

首页 > 教研教学 > 学科资源 > 语文

《管仲列传》导学案

供稿:0  点击次数:2667  发布日期:2012/11/18 19:24:52

《管仲列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

2、正确看待和评价管鲍之间的友谊。

3、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并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突现历史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司马迁是怎样选材构思,怎样巧妙合理的剪裁、布局的。其次探讨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一. 精彩导入

 有一副楹联名传千古:“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横披为“挚交千古”。朋友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因为人们总是渴望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流。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已难得啊。所以历史上结为刎颈之交的廉颇和蔺相如才会世代为人们所称道;而高山流水谢知音的伯牙和钟子期才会世代为人们所仰慕;春秋时,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也留下了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佳话,后世称为“管鲍之交”。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走进《管仲列传》,走进二人世界。

二.管仲及相关背景介绍

 关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管仲与鲍叔牙

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菖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三.读课文查找本文字词

颍(Yǐng)鲍 (Bào) 商贾(gǔ)

(huán ) 不肖(xiào )匡教(kuāng)

仓廪(lǐn)

   读准字音,注意句读,参照注释初通文意。

四.本文结构

 

 

 小组讨论

 三个部分(提示)

第一部分(12),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第二部分(34),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第三部分(5),司马迁的赞词,直接评述管仲的一生成就。

五.研习

12

 分组讨论

 找两个小组代表将12节的文言知识整理到黑板上

可探讨第一段旁注

古今异义:

1、不肖,古,不贤,不才

今,品行不好

2、时常,古,两个词“时候”“常常”

今,一个词,“常常”

3、穷困,古,困窘,不得志

         今,贫穷

 1、游,交往  欺,占便宜  进,推荐   以(因为)霸  九(多次)

管仲囚焉(被动句)  管仲既用(被动句)  任政于齐(状语后置)齐桓公以(之)霸(省略句)  ,经商分财利多自与(宾前)  三见逐于君(被动句)

遭(遇到)三(言多,多次) 召忽死(为动)之 而(表并列)功名不显于天下(状后)

六.问题探究

 小组讨论

1  第二段哪句话集中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牙的情感?

 

2  他为何如此动情?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这一段叙事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教师补充成语

 学生书记

 管鲍分金   管鲍之交 

 

人们用“管鲍分金”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用 “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 

鲍子遗风 形容朋友之间的相知生死之交。

 

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剩余部分文言知识

2.小组讨论管仲从政成功之因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一.精彩导入

 管仲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过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在数年之内,国富兵强,获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地位。也使自己成为继周公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兼思想家之一。那么,管仲从政取得成功,有什么原因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先来看一下本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重要文言知识。

二.研习

34小节 小组讨论

 找两个小组代表将34节的文言知识整理到黑板上

古今异义:

通货,古,交换货物

      今,作为流通的货币

轻重,古,经济的发展

      今,重量的大小

 相(任相)齐  区区(小)

富,强(使动用法)上服(遵循)度

四维(纲纪)不张   去(去除)

贵(形作动,重视) 怒(怨恨)

因(趁机)而伐楚

因而信(使……守信用)之

三.研习5

  1.找一个小组代表将5节的文言知识整理到黑板上

 小(轻视) 岂(难道)

将(扶持)顺其美

岂管仲之谓乎?(宾语前置)

2.诵读本文

小组讨论探究

问题展示:管仲从政取得极大成功的原因?

 

提示: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探究

 

 

四.问题反思

 病榻论相

在管仲临死之前,齐桓公到管仲的病床上前,说,你要死了,你死了之后,谁可以为相。管仲说无人可以。于是齐桓公问:鲍叔牙如何?管仲说:鲍叔牙,君子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人善恶过于分明。夫好善可也,恶恶已甚,人谁堪之?鲍叔牙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是其短也。

齐桓公说:我真的很奇怪,鲍叔牙对你那么好,听说以前你们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让着你,你上了公子纠的贼船,还射过我一箭,要不是鲍叔牙说情,我早就把你杀了,后来鲍叔牙又在我面前积极推荐你为国相,怎么现在请你推荐下任国相的人选时,你竟然不是首选他,你对得起人家鲍叔牙吗?管仲说:我们现在是在谈论谁做下任国相最合适的问题,您并没有问谁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们的私交很好,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嘛!

 对管仲以上的言论有何评价?

五.问题探究

 

  读完《管仲列传》,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是什么呢?

 

小结

  

从以上这些方面足见管仲作为一国之相的智慧,不愧为“春秋第一相”。由于他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军事上加强了武备,在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国力强盛,再加上对外发展,提出“尊王攮夷”的口号来号召诸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

六.布置作业

名句及翻译

 1、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4、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答案

 

 

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具体体现到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的内容叙述上

 

3、连用五个句式相近的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真切而又有层次感地展现了二人的友谊和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更加凸显鲍叔真为管仲之知音。 

 

参考:

 

主观因素

 

1登上政治舞台之前:少时历经坎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家贫,要奉养老母,做过生意,替人谋划不成功,做官被逐,打仗逃跑。这也正为他后来任政相齐时能“顺民心”、善于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印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登上政治舞台之后:有“上下相亲””与俗同好恶““令顺民心”的以民为本的施政指导思想;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的施政才能。

 

 

 客观因素

 

1、朋友知己之情:鲍叔牙的知贤、荐贤、让贤。

(如果没有鲍叔牙这样的知己,管仲也就怀才不遇,空有才干,无人赏识,这实际上是封建社会许多有才能者的共同悲剧。)

 

2、君臣知遇之恩。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知人善用。

(如果齐桓公睚眦必报,心胸狭窄,不懂得人尽其用,为了报一箭之仇,可能早就把管仲杀了,更不用说任他为相, 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了。)

 

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于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觉神往。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音!  

 

 

 

 

校址:宿豫区扬子江路3号 联系电话0527-84492686  © Copyright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33554号-1  
咨询电话
电子邮箱
扫二维码
 云桌面
云眸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