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

通知 / 公告

首页 > 德育工作 > 平安创建

行为规范教育

供稿:0  点击次数:2468  发布日期:2012/11/21 9:00: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促进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坚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为德育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向。这个《规范》对中学生所要遵循的基本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全面、准确的概括,包括五大项四十条:(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内容涉及到对学生的品德、仪表、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学校学习、家庭生活及公共场所的行为要求各个方面,它是对中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蓝本,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日常行为方面的具体体现。
   
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教育。由于诸多原因,我们的学生中存在不关心集体,不尊重他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社会公德、文明礼貌、言行举止素质较差,存在着娇气、懒散、自私、任性等缺点,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和行为严重偏差。德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和复杂的社会中怎样立足,怎样生活,怎样珍爱自己,怎样尊重他人。

(一)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1
、提高认识,指导行为的原则。
  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始终应当坚持向学生讲明道理、提高认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规范》的每一条都有精辟独到之处,都是科学合理的要求 ,都是中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应当遵守和必须做到的。认识到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建立正常教育秩序、社会秩序的基础,是学校开展工作的保障,也是形成优良班风、校风的基本条件;它对个人成才、对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搞强制灌输,否则,学生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自律道德,只会造成师生情绪对立,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可能达到规范教育的目的。
2
、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原则。
   中学生具有模仿性、可塑性强的特点,教师应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因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规范》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老师一定不能违反,这样,把教书育人与言传身教结合起来,用老师规范的行为、优良的作风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耳濡目染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3
、坚持齐抓共管、紧密配合的原则。
  对中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力量,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学校要把《规范》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中去,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要充分利用家长座谈会和教师走访家长、家长走访老师的机会,尽量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会的积极因素,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军营、革命旧址,听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报告,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宣传活动等,这样,学生在多种场合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自觉接受《规范》的要求,保证《规范》教育更有成效。
4
、坚持全面要求、常抓不懈的原则。
  在德育教育中,要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文明工程建设来抓,坚持全面要求,从点滴做起,分布实施,严格训练 ,常抓不懈。在教育方法上,既要有共同要求,又要有具体目标,还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因人施教。要时时抓、处处抓,使之成为班级、学校的一项长期的一贯的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形成制度,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使《规范》教育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
5
、坚持重视检测,加强评比的原则。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效果如何,只有通过检测才能知晓,因此要把《规范》的内容和中学的政治课联系起来,在思想品德的考核中加入《规范》的内容,这样,既把《规范》引入课堂,渗透到教学中,又检测了学生落实《规范》的效果,同时,学校还要运用检查、督促、评比、表彰等手段,加强对《规范》教育工作的评价,保证《规范》的落实。
(二)开展《规范》教育,既要遵循道德教育的原则,又要符号学生的身心特点,更要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
1
、说理教育法。
    在开展规范教育活动中,从道理上阐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含义、意义、要求,消除学生头脑中   的模糊认识,克服道德行为方面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可以采取对《规范》中有关内容的讲解、报告、演讲、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这种方法是实现由知到行、由被动到主动的重要前提。

 2、行为训练法。
   通过引导学生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经常的行为践诺,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实现行为规范化。在实施这种教育方法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和信任学生,坚持知、情、意、行的统一,坚持需要、动机和行为效果的统一。
3
、专项训练法。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中学生行为举止逐一进行专门训练,如穿戴、举止、说话以及公共场所的行为等进行专项训练,从而使其规范化、自动化、习惯化,还可以通过日常行为专题训练、良好行为演示会、日常行为表演赛、张贴正确行为模式图片、观看有关日常行为规范影视片等方式达到教育的效果。
4
、渗透教育法。
  在不以行为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贯穿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使学生逐步内化行为规范。通常用课堂教学、班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学校实践活动进行遵规守法,勤奋学习的教育;在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公益活动中进行真诚友爱,礼貌待人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的教育训练;通过演讲会、故事会、舞台表演、观看影视等形式进行勤劳俭朴,孝敬父母的教育。

 5、环境陶冶法。
  在进行规范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感化,包括校园环境的美化、集体氛围的优化等。让学生在整洁、美观、舒适的校园环境中,在班集体浓厚的学风、优良的班风中,身临其境,逐渐形成爱护美、欣赏美、创造美,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使全校上下形成人人讲文明、守规范的良好风气。
6
、品行评价法。
   根据《规范》要求,对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中的品德行为、习惯等,给予肯定或否定评价。这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环节。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把《规范》归纳为几大项,突出评价标准,分为基础分、奖励分和惩罚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定期开展评价,坚持严格按标准评分,进行量化考核,把评价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条件和撰写学生评语的依据之一,从而保证规范教育的长期化、制度化。
  除了以上六种方法,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其余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自我教育法、行为评比法、活动教育法、社会监督法、奖励惩罚法等,也可以灵活选择,综合运用,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

(三)实施细则

1、卫生习惯养成教育。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

(2).包干区和教室每天要清扫(拖)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定期整理和清理书包。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6).不在校园内用早餐,严禁买零食进校园(饮用水除外)。

2、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课间、午餐活动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先后顺序,不插队,不推碰,不争先恐后,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做操时动作要准确,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8).到别人家时应轻敲门,待主人应声许可方可推门进入,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

3、安全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不在公路上玩耍、追逐,横过公路或在公路上行走,要当心来往车辆,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有人行横道的走人行横道线,不拦车、爬车。

(2).没老师或亲人的带领,不到池塘、河流、游泳、洗澡和玩耍。

(3).不进入工地范围。

4.不玩火,未经允许,不准触摸电器设备。

5.不准爬树,不准做在楼上走廊的栏杆和骑在楼梯扶手向下滑,不在走廊楼梯等处追逐打闹。

6.进行体育活动和劳动时,要有明确要求,严密组织,具体指导,用体育器材要掌握要领,擦洗门窗时没有老师在场不得进行。

(7).未经家长同意,不能私自外出、外宿。

(8).不购买三无商品,学会辨别过期变质食物。

(9).不得听从和尾随不认识的人离开学校或家庭。

4、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

(1).课前要预习,中高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8.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另附 :      中学生行为规范歌

当代中学生,文明懂礼貌,遇客需热情,见师要问好。 

同学情谊深,交友防不肖,尊老又敬贤,孝顺当勤劳。

打骂众人鄙,更耻凌弱小,诚信守纪律,守时争分秒。 

谈吐比高雅,楼梯行右道,课间舒筋骨,集会勿吵闹。

上课注意听,作业勤思考,问题多讨论,考试不取巧。

节水又节电,护花亦护草,刻画涂抹耻,杂物不乱抛。

窗明桌椅净,校园天天扫,疾病防口入,膳食平衡妙。

烟酒危害大,网吧益处少,生活崇俭朴,端庄整仪表。

升旗应肃穆,国歌该唱高,早操快静齐,眼操穴位到。 

动手更动脑,钻研有创造,争做栋梁才,人生追目标。

心存凌云志,百折不屈挠,全面发展观,德智体美劳。

(四)、行为规范教育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以“遵规守纪、文明诚信”为主题,从而进一步促进我校师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建设,使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本

2、主要内容: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做起,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中学生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具备科学健康生活的基本素养。

3、实施办法:

1.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做好学生表率作用。

学校教育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还应从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养成教育。教师更应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仪表端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在言行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2.加强督促,强化检查。

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要认真总结以往贯彻《守则》和《规范》的经验和问题,坚持过去好的做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切实增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规范升旗仪式。

要求规范升旗仪式的程序,做到集队快、静、齐,进退场有序,队列整齐,态度认真,动作规范。全体老师、同学在升国旗过程中应肃立、行注目礼,注意聆听国旗下讲话,并始终保持肃静。学校要把升旗仪式纳入班级综合测评比中,并予以评比公布。

4.强化课间操管理。

课间操活动要求:集合站队快静齐、不与同伴来嬉戏、压准节拍来健体、动作优美有朝气。

5.开展校园规范教育

让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校风正,校纪严,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卫生”的良好氛围。重点抓好“五个一”、“五个无”,要求学生“当好保员”。

“五个一”即:一件公物不损、一样文具不毁、一个脏物不扔、一句谎话不说、一次打骂不沾。

“五个无”即:身边无废纸、周围无痰迹、桌面无刻画、墙上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当好保洁员”即:热爱劳动值日好、果皮脏物不乱抛、看见纸屑勤弯腰、相互提醒要做到。

6.开展校园语言教育

校园语言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学习知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因此,在校园内必须尽量使用普通话、文明礼貌用语。说好普通话:坚持使用普通话,文明用语嘴边挂,告别脏话和谎话,人人浇开文明花。

7. 成立校风校纪督察小组。

抽调非毕业班副班长、支部副书记组建校风校纪督察小组,每天督促检查师生的言行。一、在当天行政值日领导的管理下,督促检查并批评纠正学生违反校规、影响校风的行为。。二、下列违规违纪情形予以批评、纠正并作记录:1.骑自行车进校园的;2.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的;3.乱停乱放自行车的;4.辱骂抽烟酗酒的;5.衣鞋穿戴不整进校园的;6.采摘践踏花草树木的;7.粗话脏话不文明的;8.迟到旷课不守纪律的等。

校址:宿豫区扬子江路3号 联系电话0527-84492686  © Copyright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33554号-1  
咨询电话
电子邮箱
扫二维码
 云桌面
云眸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