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

通知 / 公告

首页 > 德育工作 > 平安创建

突发事件应对教育

供稿:0  点击次数:2623  发布日期:2012/11/21 9:05:49

(一)地震应对教育

地震,群灾之首。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桥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还会诱发水灾、火灾、海啸、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前兆:强烈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这就是地震前兆。比如,地声、地光、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降),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如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鸡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乱跑乱窜等等。

发生地震时:

1.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如果你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你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柜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具体参见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紧急疏散预案)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震后: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二)火灾应对教育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1、“三要”

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

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

     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

            面对熊熊大火,只有保持沉着和冷静,才能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保护自身和别人的安全。有的人因为乱了方寸,出现错误的行动,结果延误了逃生的宝贵时间。例如,只知道推门,而不会用力去拉门;错把墙壁当作门,用力猛敲;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跳楼……在开门之前要先摸摸门,如果门发热或烟雾已从门缝中渗透进来,就不能开门,准备走第二条路线。即使门不热,也只能小心地打开一点点并迅速通过,随后立即把门重新关上。因为门大开时会跑进氧气,这样一来,即使是快要闷熄的火也会骤然燃烧起来。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在火灾中,最大的“杀手”并非大火本身,而是在焚烧时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另外还有氰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消防专家的研究表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为 1%时,人呼吸数次后就会昏迷过去,一二分钟便可引起死亡。专家建议,用湿毛巾将鼻子和嘴捂住,尽快地撤离火场。如果火势过大过猛烈,出口通道被浓烟堵住,且没有其他路线可走,可用湿棉被做掩护,贴近地面的“安全带”,匍匐通过浓烟密布的走廊和房间。绝对不能以身体站直的姿势去跑。因为冷热空气是对流的,有毒烟气飘浮在房屋空间的上部,而贴近地面的地方会跑进一些新鲜空气供人呼吸。站着跑很有可能无法呼吸,窒息而死。衣裤着火,应该脱掉,或在地上打滚,将火弄灭。若有人惊惶而逃时衣裤带火,应将其按倒在地打滚,直至火熄。

   2.“三救”     

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

       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能顺利到达失火楼层以下,就算基本脱险了。

2)结绳下滑“自救”

           在遇上过道或楼梯已经被大火或有毒烟雾封锁后,该怎么办呢?应该及时利用绳子(或者把窗帘、床单撕扯成较粗的长条结成的长带子),将其一端牢牢地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能负载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较低楼层的阳台处等。然后自己沿着绳子下滑,逃离火场。

3)向外界求“救”

          倘若自己被大火封锁在楼内,一切逃生之路都已切断,那就得暂时退到房内,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呆在房间里,并不是消极地坐以待毙。可向门窗浇水,以减缓火势的蔓延;与此同时,通过窗口向下面呼喊、招手、打亮手电筒、抛掷物品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消防队员的救援。总之,不要因冲动而做出不利于逃生的事。

   3.“三不”

     1)“不”乘普通电梯

     2) “不”轻易跳楼

          跳楼求生的风险极大,弄不好往往不是死就是伤,不可轻取。即使在万般无奈之际出此下策,也要讲究方法。首先,应该向楼下抛掷棉被或床垫,以便身体着落时不直接与硬的水泥或者石头路面相撞,减少受伤的可能性;然后双手抓住窗沿,身体下垂,双脚落地跳下,缩小与地面的落差。

3)“不”贪恋财物

火灾来势极快,10分钟后便可进入猛烈的阶段。因此,消防专家警告,遇上火灾时,必须迅速疏散逃生,千万别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因为任何珍宝都比不上生命更为珍贵。更不要在已经逃离火场后,为了财物而重返火口,到头来只能是人财两空,自取灭亡。

(三)食物中毒应对教育。
   根据 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分析了可能引起学生食物中毒的几点原因:
   1、食用了带有某些病菌、细菌的食物;
   2、食物保存不当可时间过长造成了食物的变质;
   3、误食了残留有化学药品或农药的食物。
 一旦发现食物中毒现象,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1、发现学生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送医院诊治。
   2、迅速向学校校长、县教育局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做好所食物取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如是食用校外食物所致,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取样。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5、做好家长、家属的工作。
   6、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四)拥挤踩踏事件的应对教育

1、学生踩踏事件的预防:

学校中的拥挤踩踏事故最容易导致学生群死群伤。学校踩踏事故多发生在下晚自习、下课、上操、就餐和集会时;学生上下楼梯时由于心情急切往往容易发生拥挤,在教学楼上下层之间的楼梯转弯处时危险的地点。楼梯通道照明不足,晚上突然停电或楼道灯光昏暗,也容易造成恐慌和拥挤。

同学们在平时应留意自己身边的生活、学习环境,熟悉疏散通道;发生拥挤情况时,不起哄、不慌乱,听老师指挥,就能够有效避免踩踏惨剧发生。

2、保证自身安全的10点建议:

1)、在楼梯通道内,上下楼梯都应该举止保持文明,人多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打闹、不故意怪叫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下楼的学生应该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中心,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要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挤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伤。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部队,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慌乱时,脚下注意些,千万不能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住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五)、触电的应对教育

1、触电的预防

1)、严禁死拉乱接电线,禁止学生在寝室使用电炉、热得快等电器。

(2)、不能在电线上晒衣服或搭手巾。不攀爬电线竿,不在架着电缆、电线的下面放风筝和进行球类活动。

(3)、清扫时,不要用湿抹布擦电线、开光和插销,也不要用不冲洗电线及各种用电器具、电灯和收音机等。

4)、移动台灯、收音机等电器用具时,必须先断开电源,然后再移动。

       (5)、不用湿手扳开关,安装灯泡、插入或拔出插头,并且要养成用右手开关的好习惯。

(6)下雷雨时,不使用收音机、录像机、电视机,且拔出电源插头,拔出电视机天线插头。暂时不使用电话,如一定要用,可用免提功能键。

2、触电的现场急救处理

1)、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

(2)、发现呼吸、心跳已经停止的,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较好地方,解开其衣扣、裤袋,保持其呼吸道通畅,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触电人可能出现假死现象,所以要长时间进行抢救,而不应轻易放弃。

(3)、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3、注意事项

1)有人触电时不能用身体拉他,应立刻关掉总开关,然后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线分开;

2)人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3)不能用身体连同火线和底线;

4)使用的电器总功率不能过高,否则引起电流过大而引发火灾。

(六)、溺水的应对教育

1、溺水预防与救治: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夏季全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中,溺水事件占31.25%,因此,对于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游泳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同时也存在危险,要保证安全,应该做到:

1)、游泳前需要经过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以及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女生处在月经期也不宜去游泳。

2)、选择合适的游泳场所,不进行野泳,水质脏的地点也绝对不能游泳。

3)、下水前做好准备。下水时不应太饱也不能太饿,最好饭后一小时下水,以免抽筋,下水前要做热身并应试试水温,若太凉,不宜下水。

2、溺水的症状及自救:

1)、症状:溺水者面部青紫,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全身浮肿、绛紫,肢体冰冷,脉搏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常常在4-6分钟内夺去人的生命。

2)、游泳遇到危险时的应对:

①游泳时发生意外,应向周围人大声呼救,不要因逞强或不好意思呼救而出事。

②发生抽筋时,除呼救外,要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露出水面,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此时千万不要慌张并手臂胡乱扑腾,使身体下沉更快。

③游泳时遇到水草,应以仰泳姿势原路返回,如被缠着,容易发生溺水,应仰浮在水面,一手划水,一手解开水草,然后原路返回。

④游泳陷入漩涡,可以吸气后潜入水下,并用力向外游,等游出漩涡中心再浮出水面。

3  溺水人员的救护:发现有人溺水,救护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避免溺水者和你纠缠在一起。也可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附上岸。出水后,清理溺水者口鼻内泥沙、污物,将舌头拉出口外,保持呼吸道畅通,然后进行控水处理,救护人员单腿屈膝,让溺水者俯卧于救护者的大腿上,借体位使溺水者体内水由气管口腔中排出。如溺水者心脏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七)遇到抢劫时的应对措施:

 遭遇抢劫时,保持冷静,既不要胆小怕事,更不要跪地求饶,而应该随机应变,积极应对。

1、正当防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实施法律赋予我们的正当防卫权利,当受到人身安全暴力犯罪时,造成不法份子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

2、与作案人员尽量纠缠。可利用有利地形和身边的砖头、木棍等武器与作案人形成僵持,拖延事件,引来援助者并对作案人造成心理压力。

3、伺机逃跑。看准时机,向有人、有灯光的地方奔跑。

4、巧妙周旋。无法抗衡时,可交出部分财务,并采用语言反抗法对作案人进行说服教育。

5、大声呼救。只要有可能尽量大声呼救或故意高声与作案人说话。

6、注意观察作案人,尽量准确记下其特征,如身高、年龄、发型、衣着、语言等。

7、及时报案。

 

附: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病人呼吸极度衰弱或呼吸停止时,利用人工方法帮助呼吸,力争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的方法。适用于一般窒息、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引起的呼吸停止者。

施救者在施术前,首先要解开病人的领口,放松腰带,清除口腔内泥土、痰、血块、假牙等。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口对口法、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等,效果最好的为口对口法。下面重点介绍口对口法:

病人取仰卧,施救者一手托起病人下颏使头尽量后仰,然后掰开病人的嘴,盖上一块纱布,捏住病人的鼻子。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对准病人的口吹气,吹完一次后,放松病人鼻孔让其呼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

 

(八)、突发事件应对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健全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机制,预防和减少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增强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公共安全和正常校园秩序。

2、活动安排

 1)、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教育活动

要在学生中以多种形式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大意义、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进行宣传。应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列入法纪教育重要内容,通过专家宣讲、制作宣传海报等形式让《突发事件应对法》深入人心。

 2)、不断完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方案》,并根据学校统一要求,结合本学校实际,不断完善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熟悉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能够及时、妥善地应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3)、严格落实学生安全相关制度

要严格落实学生安全相关制度,包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安全稳定信息员制度、安全稳定追究制度等,促进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4)、健全学生班级安全委员和寝室安全员队伍

要健全学生班级安全委员和寝室安全员队伍,并登记造册。要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安全员队伍进行调整、完善。要特别加强对新生学生班级安全委员和寝室安全员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班级安全委员和寝室安全员在学生中的提醒、督促和防范作用。

5)、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要高度重视应急防护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学生懂得突发事件应对常识,提高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意识和应对能力。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学校将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公共食品安全、地震安全等应急演练活动,各学院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切实增强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校址:宿豫区扬子江路3号 联系电话0527-84492686  © Copyright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33554号-1  
咨询电话
电子邮箱
扫二维码
 云桌面
云眸普教